第185章受挫伐乌桓 (第1/2页)
邺城,冀州牧府。
曹操翻阅来自江淮地区上报的战事,眉头紧皱不已,说道:“奉孝,妙才书信言,霍峻率二万之众,屯兵濡须口,水师控遏巢湖。妙才欲命江淮舟舸出战,但船小而败。今江淮夏季大雨,河水暴涨,道路泥泞不堪,军无战心。”
在夏侯渊兵入合肥,挥兵进攻湖东营垒时,屯扎在巢湖东部的高翔,利用舟舸入河,保护营垒,击退夏侯渊。
得到丹阳方面的支援,霍峻手上兵力充沛,命高翔复行却月阵,试图再败夏侯渊。吃一堑长一智的夏侯渊,根本不给高翔机会,派骑卒巡视河岸,但凡军士下船上岸立即击之。却月阵复行不成,霍峻也不着急,考虑到江淮地区将至的夏季,让命军士安心驻守。
今年的江淮夏季,雨水丰富,连下十日,道路泥泞。驻扎在濡须山、七宝山的霍峻军士不受任何影响,反而那些初到江淮不久的曹军被雨水浸泡。夏侯渊不得已之下,率大军撤到合肥城北,远离地势低洼的巢湖区域。
郭嘉浏览着江淮送来的江北舆图,仔细思索霍峻的屯兵布置,摇头说道:“霍仲邈熟知地情,早有防备,此战夏侯督军恐难有所得。”
“奉孝何出此言?”曹操疑惑问道。
郭嘉用手指着舆图上的巢湖,说道:“江北之重在于巢湖,我军若能得巢湖,控制濡须口,可于还湖中修建船坞,以威江左。今霍峻有备,早命将士入驻濡须口,水师入巢湖。”
“巢湖水域被霍峻全取,江淮小舟怎能敌之?除非夏侯督军能跨江过水,攻略濡须口,封闭巢湖。且霍峻固守濡须口,左右二山互为犄角之势,大军实难破之……”
历史上东吴与曹魏为何多次在濡须口爆发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巢湖。
为何曹魏非要争夺巢湖?即为了拿下巢湖,西取庐江。在巢湖内打造战船,进而渡过长江,引江淮兵马入江东。
如果在江淮地区打造战船入长江,又会如何?那便是曹丕伐吴之策,建造大船走邗沟入长江水。
那孙权留下的那句‘春水方生’,为何能逼退曹操呢?
核心在于濡须水,濡须水联通长江、巢湖。在秋冬之时,水位下降,江东的大型战舰受限于水位,难以驶入巢湖。唯有小型战船可以使用,而曹操也可使用江淮的小型战船与孙权争锋,故而曹操都在冬季南下作战。
及入春夏,水位上涨,水师大船可从濡须水进入巢湖,江淮的小型舟舸,则无法与江东大船抗衡。
这也是为什么霍峻信心满满,能守住的濡须口的核心原因。春夏之际,河水上涨,他有战船可以驶入巢湖,拿到巢湖的制水权,夏侯渊几乎难以取胜。
当郭嘉为曹操拆解完巢湖周围地势之时,曹操说道:“若按奉孝之语,需举十万之众,攻克濡须口,封闭巢湖。妙才三万之众,当有所不足。”
“正是!”
郭嘉点了点头,认真说道:“恐怕要明公出马,亲自征讨方可。”
曹操用手点了点濡须口,感慨说道:“霍仲邈善用地利,果非凡将。其屯兵江北,犹如边塞之长城,屏蔽江北。荆楚蛮荒之地,竟有如此将帅!”
说着,曹操调转语气,问道:“孤率大军南下何如?”
斟酌少许,郭嘉摇头,说道:“明公进军江淮,当趁冬时,今乃夏季,用兵江淮,并非良机。”
“公达以为如何?”
研究江淮战报的荀攸,亦是摇头,说道:“启禀明公,文远来报,言关羽率万人兵马进屯弋阳三关。大别山山势破碎,道路崎岖,三关扼守险要,难以攻克。”
“其攻武靖关,关羽出黄岘关袭扰;若攻黄岘关,武靖关出兵袭之。兵力二分,则难挡之。今文远已撤至弋阳,上书言明战事之难。”
自张辽被关羽骗退后,关羽帐下的万人大军支援三关,张辽失去了战事的先机,顾虑到三关这种首尾相连的地势,张辽帐下兵马不足以占据兵力优势,不敢与关羽力战,只得退守弋阳、西阳等县,保住他此前的战果。
“云长也率兵支援江夏了?”
曹操看着舆图上弋阳三关,说道:“此战非文远之过,刘备、云长二人皆至大别山。今之战事,除非孤亲率大军南下,方能取胜。”
沉吟少许,曹操问道:“襄阳那边,刘表有何举动?”
“有!”
荀攸将蔡瑁的书信交给曹操,说道:“刘表已命荆扬二州兵马备战,刘备、关羽屯江夏,抗张辽兵锋;刘琦、霍峻驻江北,御江淮重兵;其命荆州四郡太守率兵马入汉水集结襄阳,共有七万大军云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