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会张禄 (第1/2页)
听到蒙骜的问话,众公乘皆道:“与内史有旧者,非公乘缓莫能比也。”
蒙骜遂对公乘缓道:“公乘其往咸阳报内史绾,可乎?”
公乘缓道:“臣愿直入咸阳,报于秦王,内史绾虽与臣有旧,非所司也,奈何报之?”
蒙骜道:“王稽,秦王之所信也,而有荐秦相之大功。与诸侯通,阴事也,未达于人。卒然暴于朝,于国不利。”
公乘缓道:“秦律,若不便暴于朝者,当以密件报于相府,直达殿下。报于内史,非法也。”
蒙骜道:“秦相应侯,王稽荐之于王,而居相位;河东守王稽,应侯所荐于王,而居郡守。是二人皆共其利,苟有其私,无可回也。”
公乘缓道:“秦律,报而不达者,迟半日笞五十,一日笞百,一日以上,赀金二两!且急件,收则即报,焉得误?”
蒙骜道:“秦相收于府,复达于何人?何以言迟半日、一日?”
公乘缓似乎未念及此,一时语塞。
蒙骜道:“吏传公文,故当以日计之。然王与相未可一例也。稽,王之所信,而相之所亲,非可易言。必也重臣所托,以绝其私。”
四名公乘似乎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秦律只能约束普通人,对那些位高权重者,秦律几乎没有约束力,还是只有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公乘缓想了想道:“臣愿先往相府投报,复往内史告之!”
蒙骜知道公乘缓还不死心,想考验一下自己信奉的秦律到底能不能在这种大事上管用。他不愿直接摧毁公乘们的信仰,道:“诚若是,吾当书二简,分别投之。”
公乘缓问道:“先至相府耶?先至内史府耶?”
蒙骜知道公乘缓开了窍,回答道:“汝往相府投书毕,勿待回书,即往拜内史。”公乘缓应喏。
蒙骜道:“自端氏至咸阳,道路千里,多涉山川,且有盗贼。本当多备护卫。然恐露行迹,反为敌乘。故但与大夫二十人同行。”公乘缓再次应喏。
蒙骜请四名公乘各选五名大夫,与公乘缓同往咸阳。各公乘离开。少时,带着本部中可靠的大夫过来。蒙骜一一问了姓名乡里,对他们道:“公乘缓且往咸阳,将报河东与诸侯暗通。此事非小,汝至咸阳,勿同居一驿,每日当少聚,以通消息。设有人未至者,当急分往廷尉府、内史府、咸阳县、乡里明报其官,慎勿误也。”
公乘缓听了蒙骜的嘱咐,心情有些沉重。他虽然不相信在秦国还会发生这种事,但也明白蒙骜的用心。其他大夫对此理解不深,只以为是一般的常规操作,皆应喏。
蒙骜再次嘱咐道:“设人有失,必也亟分往各府报官,勿得迟且漏也。”诸大夫再次应喏。
蒙骜将刚刚书就的公文当面封好,交给公乘缓;再向他们派发了上党守的节符,让他们取道河内南阳,从洛阳经殽函道进入函谷关。这条路虽然要擦过赵军占领的高都,但相比起王稽治理的河东,这条路还相对安全一些。蒙骜叮嘱他们务要兼程而行,尽快进入河内南阳。进入秦地后,每处驿馆均要留下记录;如果在途中发生任何意外,要立即在当地报官,并向端氏通报。
公乘缓心情沉重地领受了一应物件。当天吃过晚餐,一行人立即出发,沿少水而下。由于高都已经陷落,在通过高都境内时,由秦军在各地的驻军派兵护卫,在军营所在的邑里居住。
由于有秦军在少水沿岸进驻,高都的赵军未敢出兵切断出山的道路。秦大夫们混在商旅中,从山间小道下了山,进入河内南阳。进入秦地后,他们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邘城休息一夜,第二天即出发前往孟津,赶在天黑前渡过黄河,在洛阳投宿。然后一路西行,进入函谷关。从端氏取道高都至函谷,路程近千里,他们虽然拼命加快速度,也用了十天时间才走完。
到了函谷关,公乘缓暂时缓了一口气。在高都恐惧被赵军发现,在南阳恐惧被王稽探知,从洛阳到函谷的新安、渑池诸城严格意义上还不是秦地,虽然有秦国的驿站,但公乘缓丝毫不敢大意。只有进了函谷关,才算真正回到了家。
向函谷尉出示了上党守的节符,并出示了标示有“急件”的公文,函谷尉立即批准了十匹马,沿途更换,前往咸阳。这样一来,公乘缓一行就被分成了两批,十人骑马快速前往咸阳,另外十一人只能在后面步行。有了脚力,从函谷到咸阳五百里,公乘缓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走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