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付恶势力的三个办法 (第1/2页)
赵祯彻查开封府,并且收回从先帝宋真宗开始就对贪官污吏们的优待后,消息火速传遍整个汴梁。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到处都在议论,纷纷表达对天子的英明赞许。
汴梁百姓苦开封府久矣。
历史上他们需要二十年后才能等来一个包拯,但如今却有了一个赵骏,少走了二十年弯路了属于是。
范仲淹重新上任开封府后,就立即整顿吏治,按照旨意该查的查,该法办的法办。
没有了赵祯的包庇,没有了身后高官权贵做靠山,范仲淹迅速掌控了整个局面,配合皇城司抓捕了大量开封府下级的衙役和吏员。
皇城司原本也是个庞然大物,五千多人,其中三千人是禁卫军士兵,两千多人是暗探察子,陆陆续续清理了七八百。
开封府人数同样不少,亦有数千人,他们的腐败程度更严重,至少三分之二以上遭到了腐蚀,剩余的少数人还是几个月前范仲淹留下的班底。
依靠着这些班底,范仲淹和赵骏清理了各自手下。弄得皇城司和开封府颇有些人手不足,下面办事的吏员和差役严重短缺。
现在开封府和殿前司大牢都快人满为患了。
不过把这些污秽清理出去也算是件好事,开封府和皇城司现在办事效率高了许多,汴梁城内各地的治安也明显得到了改善,连无忧洞和鬼樊楼都缩在地下不敢出来。
九月五日上午辰时,赵骏就出发去了开封府,去找范仲淹聊些事情。
跟上次浩浩荡荡带了数千士兵不同,这次也就是狄青几人以及周围一百多名暗探察子保护,还是走路去的,让赵骏深恨没有时间学习骑马。
西角楼街依旧如往日般热闹,不同之处在于街面上的秩序好了很多,一行人穿过街道,到处都能引得惊呼。
“快看,是皇城司赵知司。”
“这就是那位赵知司?好年轻啊,没想到竟是如此才俊。”
“听说他与宗室有关,是陛下专门选调的宗室人才,就是为了整顿日益堕落的开封府而提拔。”
“知司长得好俊美,奴家愿意嫁给知司。”
.
赵骏没有理会街边热闹,皇城司因扫灭开封府一战成名,现如今别说那些宵小,就连汴梁那些达官贵人的纨绔子弟,高门衙内见到他,也是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
事实上汴梁还真没什么衙内随意惹是生非,至少赵骏这么多天也没遇上。马家那两位,韩家的韩综也可以算是衙内,但全都被收拾干净。
因为衙内的恶名主要来源于《水浒传》以及元杂剧,真实的宋朝历史中,士大夫阶层很重视子孙的品性,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恶”衙内,特别是仁宗朝,那些士大夫们家规还算是严格。
如范仲淹有《义庄规矩》,司马光有《家范》,包拯有《家训》,黄庭坚有《家戒》,袁采有《袁氏世范》等。除非那些衙内们手眼通天到能修改史书,不然正史里确实少有记载衙内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事迹。
很快赵骏一路到了开封府衙,衙门口的衙役们见到他,先是心中一惊,随后一个府界公事连忙上来露出讨好谄媚的笑容道:“小人参见知司。”
“嗯,我找希文公。”
赵骏点点头。
现在开封府的衙役都是当初浩劫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范仲淹离开开封府时的班底,依靠这一批人,老范应该很快就能把开封府重建起来。
府界公事点头哈腰地伸手道:“知司里面请,府尹在正堂办案,小人先去通禀。”
“好。”
赵骏迈步进入。
身后护卫们也跟了进去。
开封府的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全放他们进来。
好在开封府够大,倒不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在府界公事的指引他,赵骏先来到了正堂右侧的东厅等着。
过了没多久,范仲淹就一脸疲惫地进入厅内,没有跟赵骏说话,直接坐在了椅子上,身体像是被掏空。
“老范,你这身子不行啊。我那有六味地黄丸你要不要,要是肾阳虚,我那还有金匮肾气丸。”
赵骏见他的样子,开了个玩笑。
范仲淹白了他一眼说道:“说吧,有什么事?”
赵骏就说道:“现在皇城司和开封府都缺人手,我打算招募一些人,你呢?”
“嗯。”
范仲淹点点头道:“我也打算招募一些人。”
“就怕皇城司和开封府大规模招人,无忧洞和鬼樊楼的人可能会混进来,充当卧底,打探消息。”
赵骏说道。
范仲淹叹道:“是啊,这次人手缺口确实太大,至少要招募数千人,虽然要进公门必然会查清楚身份,但对于那些人来说,伪造身份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年代可没有全国联网的户籍系统,在汴梁伪造个外地身份实在是太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全招汴梁本地人,也不代表里面没有内鬼。
无忧洞和鬼樊楼以及大量汴梁地下黑帮在本地人里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汴梁市民表面上是百姓,说不准就有可能是他们的人。
现在开封府和皇城司还只是把内部毒瘤给清除,要想把下面的毒瘤一网打尽,就得增加人手,不然根本不可能强攻下去。
但只要那些人不傻,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派人潜入到开封府和皇城司来,要是有内应,怕是很难将他们消灭。
“而且这无忧洞和鬼樊楼等大量黑恶势力盘踞于地下,即便招募足够的人手恐怕也不容易攻灭他们,也许只能想想别的办法了。”
赵骏沉吟着说道。
“伱有什么办法吗?”
范仲淹问。
赵骏说道:“这些日子我苦思冥想,倒是想了一些办法,不过要想彻底剿灭,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你说。”
范仲淹坐直了身子。
赵骏说道:“这人和就是发动群众,这些人难以清理,就是因为盘踞民间。如果能够得到民心,有官府替百姓撑腰,相信大部分被他们欺凌的人,愿意为官府出力,为我们提供消息。”
范仲淹思索道:“你的意思是招贴告示?”
“嗯。”
“怕是难。”
“为何?”
赵骏不解。
范仲淹说道:“人都有怕事之心,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趋利避害是常理。官府不会对没有犯罪的百姓动手,可那些人就不一样。万一白天去告了官府,晚上遭了报复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能收效甚微。”
“唔”
赵骏思索了片刻,倏地笑道:“倒是有个法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