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视察泉州 (第2/2页)
和官员们一起用了午餐,李邺随即带着众人出城去参观占城稻试验田,当然,大家并不叫它占城稻,它是从交州过来的,所以叫做交州稻。
主持交州稻种植的官员是工学中的农学院教授韦清月,他同时也是司农寺新成立的良种推广署署令。
他带着三十几个学生在泉州成立了研究院。
众官员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交州稻在这里试种了五百亩,和江南不同,泉州这里的稻田种的还是交州稻,连种两季,当然是气候的缘故。
“启禀殿下,这种交州的水稻非常好,抗旱、适应很强,夏粮亩产达五百五十斤,秋粮估计也差不多,一年的亩产达一千一百斤了。”
韦清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道:“如果把它在整个南方推广,大唐的粮食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李邺笑了笑道:“江南那边今年也种了三十亩交州稻,韦署令知道吗?”
“卑职知道这件事,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
“还算可以,三十亩有一半的亩产达到四百十斤,还有两亩地达到亩产四百八十斤,但也有十几亩地亩产不行,都只有两三百斤。”
韦清月点点头道:“这种情况很正常,需要不断适应,不断筛选,五到十年就能稳定下来了。”
“关中可以种植吗?”李邺问道。
韦清月苦笑一声道:“关中一直就可以稻麦两熟,不种水稻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农业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是政治问题,如果百姓都能吃得饱饭,谁还会卖身卖土地?统治阶级又怎么兼并土地、怎么蓄奴?
这其实就是历朝历代败亡之根,宋朝用极为发达的工商业解决了这個问题,可惜还是被外族灭了。
到了明朝又恢复了这个老问题,明明红薯在万历年间就引入明朝,但也只在福建广东推广,朝廷不知道这玩意高产吗?当然知道,他们就害怕老百姓吃饱饭,不好剥削了。
最后明朝还是被吃不饱饭的农民起义军灭了。
所以很多高产农作物的出现绝对是触犯统治阶级的利益,棉花如果不是朱元璋以强大的君威推广,怎么可能在天下各地广泛种植?
李邺成为唐朝之主,他的身份是有问题的,他不是正统皇族,但所有唐朝的利益集团都支持他,所以他能上位。
也正是这样,李邺暂时不打算触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又要让大唐中兴,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盘子做大,用强大的武力向外扩张,占领广袤的无人之地,让走投无路的百姓有一个奔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大唐人口滋生,而人口滋生的根本保证,就是粮食。
所以粮食是他的底线,谁敢在粮食这件事上和他作对,他就灭了谁?
“明年再试验一年,后年就去江南试验,如果成功,五年后就可以大规模推广了!”
(本章完)